首页

学校成功举办“匠心传承 劳动筑梦”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

  4月23日,学校举办“匠心传承 劳动筑梦”劳动节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全景式成果展、多维体验课堂、非遗大师工坊与劳动精神大讲堂四大板块,构建起“展、学、做、创”一体化育人场景。校党委书记苑晓杰、副校长周大勇出席活动现场,全校120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这场融合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劳动教育的文化盛宴。
  百件作品全景展示 劳动教育“破圈”生长
  在“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展”现场,100余件师生原创作品搭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场景。这里既有激光雕刻的“建党百年”主题椴木作品、苏绣工艺的国风挂饰等传统技艺创新成果,也有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型中国结、融合高分子材料的“色母粒”拼画等科技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劳动教育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破圈”活力。 微信图片_20250424004103.jpg  多维体验实景互动 匠心镌刻劳动印记
  在展示劳动作品的同时,活动特别设置劳动体验环节,茶艺品鉴与陶艺展区人头攒动,学生们在茶香与陶土中感悟“慢工出细活”的劳动哲学,在插花艺术体验台,学生们在修枝剪叶、配色定形中体验自然美学与人文匠心的双重凝固。当日,涵盖茶艺、陶艺、插花、结绳等多个门类的劳动体验课程累计接待师生200余名,学生将现场制作的劳动成果珍藏留念,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匠心印记”。 微信图片_20250424004115.jpg  非遗大师匠心对话 指尖传承文化基因
  在非遗大师传承工坊,十位非遗传承人携独门技艺来到校园,打造出“可触摸的非遗课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吉在贝雕工坊,指导学生完成栩栩如生的“国宝熊猫”粘贴画;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王美江在木贴画工坊,用木材边角料拼贴出《雪乡情》,“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让学生惊叹;武氏女红工坊的发簪头饰、葫芦烙画工坊的国风纹样等作品让学子们在粘贴镶嵌、烫烙点染间,触摸到非遗技艺的温度。 微信图片_20250424004126.jpg  专家解码精神内核 让传统匠心在校园扎根
  下午,第九十八期博慧讲坛暨劳动精神大讲堂在图书馆报告厅拉开帷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贺严教授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时代密码》为题,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系统阐释“三个精神”的传承脉络与时代价值。讲座现场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激荡着劳动教育时代精神的思维火花。 图片1.png  本次活动是学校深化轻工特色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轻工学科优势,以劳动教育为重要抓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构建“五育并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躬身力行中感悟匠心、锤炼品格,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澎湃动力。
  
文字/王子萱 图片/刘景芳
编辑/房竣
审核/房竣、杨菲、张健东

来源: 教务处 添加时间: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