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3项科技成果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4月1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五届五次理事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八届五次理事会在京召开,会上宣布了《关于2024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并举行颁奖典礼。我校3项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副校长安庆大、科研处及获奖代表参加会议。
  朱蓓薇院士团队林松毅教授牵头申报的“基于高品质营养包的营养强化食品关键技术与智能化生产线创制”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聚焦高品质营养包的品质调控技术缺失、营养素精准干预作用机理不明等瓶颈问题,首创全程氮气介导下婴幼儿辅食营养包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突破热敏性营养素稳定性控制及大豆蛋白改性技术瓶颈,开发出国际首款常温保质24个月的营养包产品,建成从研发到生产到物流的婴幼儿辅食食品安全产业链。全程氮气介导下的高品质营养包创制关键技术等6项核心技术经专家组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通过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为国家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图片2.png  
  王兴副教授团队“木质素提质分离及高值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针对生物质资源利用领域长期存在的技术痛点,聚焦天然木质素因分子结构复杂、空间位阻效应显著、活性官能团利用率低导致的产业化应用难题,构建了从木质素高效分离到高附加值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核心技术经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功能化颗粒赋予的抗紫外快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有效促进降碳减排、污染防控、生态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为辽宁省打造万亿级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图片3.png  
  张森副教授团队“化学法蓄热调温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成果荣获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法制蓄热调温功能纤维技术,攻克了传统相变材料储能耐久性差、工艺复杂瓶颈,首创水扩链聚氨酯纤维制备工艺,实现智能纤维绿色制备,产品兼具温度调节与形状记忆功能,相关成果在纺织、智能穿戴等领域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户外服装、医疗防护服的舒适性与功能性,助力“双碳”目标下节能产品升级。该技术突破了传统相变材料易泄漏、寿命短的共性难题,为智能材料开发提供了全新范式,加速我国功能性纤维产业高端化转型。 图片4.png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是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中国轻工行业最高级别科技奖项,被认为是轻工业的“荣誉勋章”,旨在表彰我国轻工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研成果推广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近年来学校不断擦亮“轻工”底色,夯实“应用型”定位,聚焦“吃穿住用”民生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多措并举提升科技成果质量,促进重大原创性和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国家所需和工大所能,为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工大智慧和力量。
  
文字/杜静 图片/杜静及获奖团队提供
编辑/杜静
审核/杜静、牟俊、秦磊

来源: 科研处 添加时间: 2025-04-12